close

疊床架屋的課程計畫審查,該改了(劉永健)
劉永健/暨南國際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蘋果日報

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後,各縣市紛紛依照教育部「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進行課程審查,凡是不通過者均需進行複審,才能夠實際進行新一學年度的教學;而隨著108新課綱的實施,在國小端出現九年一貫與108課綱並行的現象,我們承認此原則的立意良好,但隨著多年的實施以後,卻也發現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探討。

首先,是在審定本教科書部分的課程計畫,既然該教科書已經通過審查,如國小的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等教材,那麼是否還需要重新編寫課程計畫?當然我們不否認確實有老師會依據教材內容,自行編寫教案,並實施教學,此類教師值得我們鼓勵;但更多的老師卻依舊依照出版社提供的課程光碟進行複製,以求通過審查,如此的課程審查已經不具備意義,只是耗費第一線老師的心力而已。


無法彰顯各校課程特色


其次,是在校訂課程部分,由於這是108課綱強調的重點,但是在國小端,目前低年級是實施新課綱,中高年級仍以九年一貫為主;因此各校會以自身的特色發展出課程,如各類社團或是針對學習低成就、領有殘障手冊的學生進行特殊教育課程,但是各縣市審查委員通常主要仍以現職校長為主,校長對於課程是否有足夠的專業度必須首先考慮。

再者,各縣市的課程計畫表格各不相同,雖然可以說是彰顯出各縣市的特色,但如果讓課程專家檢視,會發現在每個縣市的課程計畫中常出現定義不清、疊床架屋的現象,如教學活動、教學流程、教學實施方式等名詞,出現在同一個計畫中,但其實這些名詞可說是大同小異,反而造成老師在編寫計畫時的困擾,且委員常以主觀意見去加以審查,因此無法彰顯出各校的課程特色。

同時加上議題融入及跨領域教學的問題,導致學校傷透腦筋,在國中端甚至出現為融入而融入的怪現象,如數學必須融入藝術與人文、社會領域融入數學等,美其名為培養學生多元能力,但卻造成學生在基本學力學習上不夠穩固,甚至依舊淪為教師配課用,這也可以從這2年的會考成績中看出來,各縣市甚至縣市內的各校已經出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

減少文書作業關懷學生

因此,未來應該有幾個可以改進的方向,首先是計畫編寫的格式下放給各校自行決定,而非由縣市政府決定,以解決前述名詞定義不清或內容重複的問題;其次是除了課程計畫審查以外,更應該考核的是各校課程的實際執行面是否與該校的課程內容相符合,如果調整又是基於什麼原因加以調整?這樣才能夠讓老師在教學上進行反思,並且減少老師文書作業的工作,多一點時間給學生個別的關懷與照顧,才能夠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綜觀世界各國,無不重視教育改革,因為教育在相當層面上反映出國力,且隨著跨國測驗如PISA等的出現,各國更是重視自身的排名,許多國家是採取增加教師編制,提高教學能力為主,如德國;也有國家是強調教師在職進修,並調高教師薪資,讓老師能專心於教學,如近來在教育上崛起的芬蘭、愛沙尼亞等國,而台灣為一海島型國家,教育更是我們應該大力投資的項目,但大方向應該要正確,老師才能專注於教學以及對學生的輔導與關懷,而不是只停留在交差了事的階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in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